首页资讯

  • 指导单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承办单位: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协办单位: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赞助单位: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新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21-10-15
  •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聚焦“五育并举”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加快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特此举办中国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大赛。“首届中国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大赛”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指导,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承办,全国14所高校、研究机构协办。参赛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形式,且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根据学生学历层次,本届大赛共设置本科生和研究生2个赛道,团体参赛按照团队内学历最高的成员区分所在赛道。参赛作品应围绕智能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领域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提出具有新颖性、可行性、实用价值,具备完成度及一定难度的优化方法或解决方案,鼓励提供实物模型。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采用文本评审方式,由承办单位组织知名专家评审,推荐进入决赛的作品,进入决赛作品总数原则上不超过40件;决赛采用现场公开答辩方式进行,由大赛组委会聘请的国内外知名专家现场评审,评定出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和三等奖的推荐名单。

    2019-12-21
  • 大赛基本情况介绍首届中国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指导、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承办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竞赛。大赛秘书处设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大赛旨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聚焦“五育并举”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加快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人才培养。在本届大赛中,参赛队伍可根据自身兴趣及技术能力创作符合要求的作品进行参赛。第一章 赛制与赛程本届大赛秉承“创新”原则,鼓励学生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探索,锻炼科技实践能力。参赛作品须围绕智能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领域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提出具有新颖性、可行性、实用价值,具备完成度及一定难度的优化方法或解决方案,鼓励提供实物模型。一、 作品要求根据学生学历层次,大赛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2个赛道,参赛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形式,且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团体参赛按照团队内学历最高的成员区分所在赛道。作品以技术可行性、软硬件结合及预期应用落地价值作为评审考察点。二、 赛制说明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在各阶段,参赛队伍须按要求按时、合规地提交参赛作品。团队名称、提交的作品材料介绍中不得体现学校、学院或导师等影响比赛公平的信息。团队信息以初赛报名信息为准,报名截止日后不得更改团队成员、指导老师信息。1、初赛采用文本评审方式,由承办单位组织开展。参赛者须根据模板提交参赛作品说明书、参赛诚信承诺书以及其他可以展示作品创新点的材料。所有参赛作品应为参赛团队独立自主完成的原创性作品,参赛者及指导教师须对作品的原创性做出承诺。经初赛评委会评议,推荐进入决赛的作品,进入决赛作品总数原则上不超过40件(本科生组20件、研究生组20件)。2、决赛采用现场公开答辩方式进行,由大赛组委会委托大赛评审委员会按照竞赛类别,评定出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和三等奖的推荐名单。决赛阶段的答辩环节,由各参赛团队事先制作好作品文档、答辩PPT参加答辩,答辩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参赛小组代表向评委介绍自己的作品,要求突出作品重点内容、可实现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回答专家和评委的提问。注意事项:两个环节共15分钟(第一环节不超过12分钟),为保大赛公平,超时停止答辩。三、 赛程时间安排时间事项负责单位2021年7月22日赛事通知发布主办单位2021年10月10日前赛事报名主办单位2021年10月18日至25日提交参赛作品参赛队伍2021年11月上旬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赛评审主办单位2021年11月8日公布入选决赛作品名单主办单位2021年11月19日至20日决赛答辩、颁奖、闭幕式主办单位一、 二、 三、 四、 知识产权与作品所有权1.比赛期间参赛队伍所提交作品的创意、方案及相关知识产权均属于参赛队伍所有,组织方承诺履行保密义务,参赛资料仅用于本届赛事用途,宣传与推广工作以不透露参赛队伍核心技术为限。2.参赛队伍应保证所提供的创意、方案和相关材料属于自有知识产权。组织方对参赛队伍因使用本团队提供的创意、方案和相关材料而产生的任何实际侵权或者被任何第三方指控侵权概不负责。一旦上述情况和事件发生参赛队伍必须承担一切相关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并保护组织方免于承担责任。第一章 第二章 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一、 参赛资格1.参赛选手必须为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其中,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参赛身份认定为本科生。2.参赛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形式,且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以个人形式参赛的队伍,成员只能是1人。以团队形式参赛的队伍,需指定一名队长,每队最多不超过5人,允许跨校,校内跨年级、跨专业组队,以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3.参赛团队和选手可申报指导教师,每个团队最多可申报2名指导教师,以申报顺序排序。4.每一支参赛队伍可根据兴趣及技术能力提交一项优秀作品参赛,同一参赛队员(队伍)只允许报名参加一个类别。二、 作品申报及信息修订1.参赛选手通过者大赛官方邮箱(zjuBME2021@outlook.com)进行参赛报名与作品提交。2.进入决赛的队伍在进行展示和答辩时可在作品核心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三、 禁止事项组委会如有发现不符合参赛要求的选手,将取消该团队参赛资格,经核实有舞弊、抄袭、作假、重复参赛等情况的作品,将直接取消参赛单位优秀组织奖评选资格。如已获得奖励证书和奖金,组委会将一并追回。第二章 第三章 奖项设置本届大赛设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此外,设有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具体如下,每组赛道设置:特等奖1名,奖金20000元,在一等奖中评选产生,可空缺。一等奖3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7名,奖金3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1000元优秀组织单位奖(若干)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第四章 申诉仲裁与纪律处罚1. 各参赛培养单位严格审查参赛选手资格,若出现参赛选手资格问题,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参赛单位评优资格,并报组委会成员单位。2.参赛作品指导教师仅负责指导参赛选手完成作品,不得将指导教师个人相关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署名学生作为参赛作品。如出现此类问题,取消参赛作品资格及指导教师评优资格,并通报组委会成员单位。3.参赛选手不得运用非法手段破坏大赛官方网站。如出现此类问题,取消参赛选手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培养单位,由所在培养单位给予相应处罚。4.报名参加大赛的选手,应保证所提交作品的原创性。不得运用非法手段窃取他人技术数据、创意设计方案等,如出现此类问题,取消参赛选手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培养单位,由所在培养单位给予相应处罚。5.大赛秘书处、赛事组委会及评审专家组等各职能部门严格遵守大赛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若出现渎职、包庇等行为,取消相关作品资格及责任人职务,并通知组委会成员单位。第五章 其他事宜1、秘书处联系人:王钰杰联系方式:0571-87951249,18395960654电子邮箱:zjuBME2021@outlook.com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38号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周亦卿科技大楼201室邮编:310027大赛信息发布微信公众号:zju_sytxl(浙江大学生仪学院微信公众号)大赛信息发布网站:bme-innovate.zju.edu.cn2、中国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大赛参赛钉钉交流群为方便大赛组委会与各参赛选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欢迎参赛团队负责人加入钉钉群交流。参赛选手钉钉群聊二维码:3、费用说明本届大赛决赛阶段的现场活动经费(包括场地费、会务费、评审费和奖状奖杯制作费等)和参赛师生交通住宿费由大赛组委会承担,比赛当天提供工作餐。4、决赛组织大赛决赛答辩安排将依据疫情管控要求另行通知。5、其他说明大赛最终形式要在属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指导下具体开展。以上未尽事宜,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2019-12-21
  • 本届大赛面对全国开设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的高校在校本科、研究生,同时也鼓励计算机、电子、控制、光电、机械、电气、医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参赛选手须为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其中,已获得研究生录取资格的本科生,参赛身份认定为本科生。

    2019-12-21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大赛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21 中国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大赛网站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 管理登录